十五世纪末,主要是两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最初形态的战列舰:一是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前装滑膛炮逐渐成为一种可靠的武器;二是航海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建造较大的船只,以风力而不是人力航行。于是贯穿整个大航海时代的盖伦帆船出现了。这一时期的战列舰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她一般标准长
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几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有2000吨,吃水达8米。她适合运载货物通过很长的海道。续航力很长,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最大上的船。
经过英国荷兰等国的改造到了17世纪战列舰真正的出现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期间发布的《海上作战条令》明确的把纵队定为海军作战时的标准队形:“各分舰队的所有战舰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前进……”这也是“战列线”(line of the battleship)这一名称的首次被使用。
17世纪70年代后,英国海军按照以下标准对舰船进行分类:—级军舰,这级军舰担任舰队的旗舰,三层炮甲板,火炮100门以上,定员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吨。代表舰船为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旗
舰“胜利号”。因为这级军舰每艘造价高达10万英镑,所以当时英国海军现役中一共不到12艘。二级军舰,这级军舰比一级军舰略小。三层炮甲板,火炮90-98门,定员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吨以上。它们的一个缺点——早期战列舰共同的缺点——在暴风雨天气,军舰的下层炮甲板的炮门不能打开。
三级军舰,这级军舰分为几种型号,二至三层炮甲板,火炮64-80门,定员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吨。这是英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只。特拉法尔加海战时,英国海军的175艘主力舰中就有117艘三级军舰。四级军舰,这级军舰有两层炮甲板,火炮50-56门,定员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吨以上。该级军舰造价便宜(每艘26000英镑),定员少(350人)。它们主要担任海外巡航分舰队的旗舰。 这4级军舰都可以称作战列舰。
蒸汽机时期
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十九世纪最后50年迅速改变了海军的面貌,蒸汽动力、金属船体、装甲和新式火炮这几项重要的进展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武器——至少在外观上是全新的。往复式蒸汽机代替了风帆和索具,桅杆则为了火炮控制、观察和信号通信等工作的需要而保留下来;后装弹线膛火炮取代了原先排列在两舷的旧式火炮,新式火炮重量重但数量少,配备在舰甲板的中心线上的装甲炮塔里;越来越厚的装甲复盖了船身以抵御新式火炮的攻击;木制的船体已经无法负担沉重的新装备产生的应力,不得不用金属建造整个船体。
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各海军强国的蒸汽装甲战列舰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蒸汽机不仅为军舰提供了推进动力,而且蒸汽还被用于操纵舵系统、锚泊系统、转动装甲炮塔系统、装填弹药、抽水及升降舰载小艇等。大型蒸
汽装甲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8000至9000吨,推进功率达到6000至8000匹马力。这时的战列舰在主甲板的中央轴线上或者舰体两侧装配了能做360度全向旋转的装甲炮塔,舰炮也都普遍采用了螺旋膛线,攻击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的战列舰大多被称作“铁甲舰”(Ironclad),北洋海军的定远级铁甲舰可以称作是这一时期的战列舰代表。
蒸汽轮机时期
技术革新一旦开始就会不停步的继续前进:火炮、装甲、船体逐步由铁制替换成钢制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蒸汽轮机比往复式蒸汽机能提供更强的动力,可以使战舰获得以前想象不到的高速,蒸汽轮机的性能也更可靠,可以缩短维修养护的时间,延长战舰巡航的时间,等于增加了舰队的战略机动能力;火炮射击指挥仪的发明使人们
对大口径火炮和远程射击的威力更有信心;为了增加防护力,水线以下设置隔舱逐渐成为大型船只的标准设计;装甲也不再均匀的复盖全舰,而是在重点部位重点防护,以求用相同重量的装甲取得更好的防护效果。在吸收了黄海海战的经验之后前无畏舰级诞生了。
战列舰曾经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除美国的“依阿华”级外,各国海军的战列舰基本退役或者除名而退出历史舞台。“依阿华”级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仍从事对陆上炮击作战。此后,该级舰于1981年—1988年从预备役重新启用并进行现代化改装,装备了“战斧”巡航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后,一时又成为水面打击部队的核心,
并有两艘舰参加了海湾战争。20世纪90年代(最晚至1998年),全部战列舰均宣布退役。除作为纪念舰保存下来的以外,战列舰的影子全部消失了。
战列舰(Battleship),中国大陆称为战列舰,港台称为战舰或战斗舰,是装有厚装甲和大口径主炮的大型军舰,是人类创造的最庞大和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作为海军中最大的武装舰艇,是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标志,因此常被称为主力舰(Capital ship)。随着空中力量和制导武器的兴起,战列舰已不再被认为是建立海上优势所必须的装备,因此已经全部退出现役。
战列舰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曾经海军实力的象征,你所拥有的战列舰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国家的海军实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自20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帝国海军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5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日本提出军备建设的平等要求,主张制定世界各国共同的最大限度的拥有量,以“保证相互安全”,但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
1936年,日本拒绝在新的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并宣布退出裁军会议。1936年6月,日本修改国防方针,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即日本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军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再以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截击并歼灭由美国本土前来增援的美军舰艇编队。
主炮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主炮为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舰炮,3联装主炮塔三座,两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60毫米。炮身重165吨,一座炮塔内三门火炮总重为1,720吨,加上炮塔装甲(790吨)和弹药的重量,单座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总重为2,774吨(有些资料称大和炮塔重2,510吨,系未计算弹药时的重量),相当于日海军秋月级驱逐舰的排水量。每发炮弹重1.5吨。炮塔后部装有93式15米基线测距仪(装有电罗经,航行时可保持稳定),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2分钟三个齐射,1.8发/每分;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重1.5吨,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
大和号主炮
该炮由吴海军工厂舰炮部负责研制。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齐射,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日舰船设计部门为减小冲击波的影响煞费苦心,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由于希望缩短建造时间及提高工作效率,在建造期间使用了模组作业并取得成功。而建造大和型时使用的技术及生产管理,成为战后日本工业的基础参考。 吴港大和馆的大和号所用炮弹 大和舰的460毫米火炮配有三种炮弹,分别为91式460毫米穿甲弹,三式对空弹和高爆弹。91式穿甲弹弹重1460公斤(内置炸药33.85公斤),发射时膛压32公斤/平方毫米,炮口初速785米/秒,最大射程42,050米(45度仰角),需飞行90秒。
主炮仰角40度时,射程40,700米,30度时,35,826米,20度时,27,916米,10度时,16,843米。3式对空弹和高爆弹重量均为1,360公斤,炮口初速也均为805米/秒,前者用于对空射击,最大射高为11,900米,后者装填有59.5公斤炸药,主要用于打击无装甲目标和执行岸轰任务。
大和舰每门主炮配有120发炮弹,其中100发为穿甲弹。94式主炮的发射速度较低,为1.8发/分钟。 三联装460mm舰炮3D复原图 3联装主炮齐射后发射出去的炮弹在飞行中往往会互相干扰而影响射击精度。以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便是让中间那门火炮与边上的2门交替发射,而大和舰在主炮上装了一种火炮发射延迟装置,使中间那门炮的发射时间比边上2门延迟3/1000秒—5/1000秒,从而保证3门主炮能够同时射击。
在异界打怪开后宫的硬核生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我的剧本世界在自主运行》、《我是舰娘》、《交错世界之学院都市》、《剑来》、《认清现实后,她们开始追夫火葬场》、《好徒儿你就饶了为师伐》、《带着修真界仙子们天下无敌》、《修炼成仙的我只想养成女徒弟》、《足控勇者的目标是魔王的丝袜》、《被触手怪养大的少女》、